返回 家教资讯 重庆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

2012/3/13 10:46:00 浏览:856 来源:重庆家教网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是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那么,如何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成功感呢?

首先,要设置明确而合适的目标定向。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上。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三方面的内驱力(需要)所构成:认知内驱力(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就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通过学习而获得地位和声誉的成就动机)和附属内驱力(为获得赞许、表扬而学习的成就动机)。一个人的求知欲越旺盛,越想得到别人的赞许和认可,增强自尊,则他在有关的目标指向性行为上就越想获得成功,其行为的强度就越大。因此,不管是为着获得知识、能力,或者是为着获得良好的地位、声誉,学习目标定向明确,个体学习行为的积极性将更高。一个没有学习目标的人,在学习上是缺乏进取性、主动性、自觉性的,即使获得好成绩,其成功感也不强。不过,不同的学习目标定向,学习动机的推动作用还是有些差别,在学业成绩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已经研究证实。其一,以获得知识、能力为学习目标的个体在乎的是自己在学习中学会了多少知识,获得了哪些能力。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会不断地尝试以求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其学习动机进一步增强,学习成绩又得以提高,这来之不易的成功会让其有更强烈的愉快体验。其二,而以获得赞许、良好声誉等为学习目标的个体,则更多地选择回避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以避免失败或较低的学习成绩。尤其是那些自我能力归因较低的个体,当遇到困难或遭遇失败时,学习会更加消极。因此,明确而合适的学习目标定向,有助于激发个体的学习动机,获得强烈的成功体验。

其次,可进行“自我竞赛”。即同自己的过去比,从自身进步、变化中认识、发现自己的能力,体验成功,增加自信心。如果总是与班上的优秀生相比,会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越比自信心越低,尤其是中、下水平的同学。其三,为自己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发挥自己的专长与潜能,增强胜任感。譬如,语文、数学成绩都较差,但擅长美术,就可从发扬美术特长人手,增强自信,促进努力攻克语文、数学科目的学习困难。

不过,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受到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只有当成功被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这种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时,个体才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同样地,只有当失败被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这种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时,个体才会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而把成功感都归因子运气、机遇之类的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则不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说,自我效能高的个体会认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或控制自己,而自我效能低的个体则认为行为结果完全是由环境控制的,自己无能为力。因此,在对成败进行归因时,还应持积极、客观的态度,以增强自我效能感,保持持续的动力。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重庆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12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