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13 14:18:00 浏览:898 来源:重庆家教网
可是,即使这些方法被尽数掌握,且融会贯通,写出的文章恐怕依旧只能在“辞章之文”的圈子里转悠,离“学问之文”、“道德之文”的境界还相差甚远。
何以故?支撑这些分析之技的是言语操守、言语人格等内在涵养的修炼之道!诚如古人所言:“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这“气”便是写作者需要一生牧养的浩然之气,也是分析论证中体现的无限深意。
一、指向真诚的言语人格
钱理群教授说:“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说别人说的话就是奴隶,说假话就是奴才。奴隶和奴才应有区别,奴隶是被迫说别人的话,而奴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要照别人的意思说假话,当然也包括做假事,做坏事。在作文中为了得高分这样一个功利的目的可以说假话,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就更加没有操守可言,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出来,这种情况是十分可怕的。
从技法上讲,钱教授这里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在别人误以为同的奴隶与奴才的人性中见出差别来,即前者被迫说别人的话,后者故意按别人的意思说话,一下子使人对这二者的行径有了更警觉的打量,更深刻的体认。相信有此劣根者,定会自觉反求诸己,至少不敢随意造次;无此劣根者,则更加坚定自己的人格追求,并能有意无意地遏制此类恶习的泛滥。
别人刻意追求的“比较分析法”,在钱教授这里却是“修辞立其诚”的个性化表达,或者说是他“修德”、“体道”,不为空言的自觉贯彻。
二、指向勇毅的道德好恶
假如不平等,有两种方式可以拉平:一种是向上拉平,这是最好的,但实行起来有困难,比如,有些人生来四肢健全,有些人则生有残疾,一种平等之道是把所有的残疾人都治成正常人,这可不容易做到。另一种是向下拉平,要让所有的正常人都变成残疾人就很容易:只消用铁棍一敲,一声惨叫,这就变过来了……
这是作家王小波在其名著《沉默的大多数》中一段关于“平等”的论述,混融着形象的叙述,属于“假设分析法”。因为有隐含的“辩证平等”在,所以作者平和的议论之中,“预设平等”中的做法“向上拉平”、“向下拉平”便以极其荒谬的形式,清晰、有力地凸现在读者面前,而那种打着正义的幌子,干尽丧尽天良之事的教条主义暴力也在这种假设性的分析中真实地现出原形,令人生厌,令人发指。
可是,有谁知道:在这举重若轻的戏谑背后,有着严肃的道德好恶,有着直面现实的激情与勇气,有着追求真理的淡定与执着。王小波幽默地称自己一生处于“反熵过程”(趋害避利)中,如放弃在中国人民大学教书的工作,专门从事别人看上去很不来钱的写作事业。可是,正因为有了这个反熵过程,人类的文明、天地间的正气才得以存续、繁盛啊!
托尔斯泰说:“对表现对象,一定要怀着正确的,合乎道德的态度!”王小波做到了。
三、指向独立的生命体验
躯体与机器(枪)的较量,分出了胜负,这是工业时代的真理……两者(枪和男性的生殖器)都隐藏着强烈的侵略性、进攻性;射击的快感与射精的快感十分类似……男性的性器官制造了生命……枪的唯一目的是毁灭生命……是对于男性器官的嘲弄。
这是学者南帆在《叩访感觉》一书中对“枪”的论述,也属于比较分析的范畴。离经叛道的感觉描写中,凝聚的却是对工业文明负面性,以及对人类生命尊严的深度思考。这种思考立根独特的自我体验,从“枪”这个突破口呼啸而出,具有无法抵挡的论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