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9 11:35:00 浏览:676 来源:重庆家教网
不少孩子在学习中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就会形成烦闷、恐惧和自卑等消极的心理,再加上家长、教师和同伴对他们的不正确态度,使他们长期处在不良的学习氛围之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过低的、错误的自我评价,误认为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或畏惧,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恐惧的心理,越学成绩越糟,越学越没劲头,形成心理上的“失败定势”。一旦受到“失败定势”的影响,就会丧失自信心,缺乏意志力,失去学习的动力,更无法振作起来、迎头赶上。
那么,如何防止和有效地消除孩子心理上的“失败定势”,促进孩子健康地成长呢?
首先,无论是作为老师或是家长,都不能一味地埋怨和责备孩子,而应耐心地予以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鼓励他们奋发向上。设置一些合理的学习任务,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和能力挑选一些学习任务,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第二,帮助孩子找出最初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次失败,分析其疑点和问题的症结,消除其思想上的顾虑,推翻原始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找到“失败定势”的形成原因,重新认识自我。
认知的改变仅仅是开始,长期的心理定势一时很难改变,还必须通过行为的矫正,进行强化训练。每次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时,都要有意识地指导他们进行自我暗示:以前我认为自己笨,是错误的,现在已经证明我不笨了,只要认真去做,肯定会完成任务的。经过反复训练,孩子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乐意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不断消除“失败定势”的影响,树立起信心,从而改变对自己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就只有20%归因于智力因素,而有80%则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事实上,绝大多数有学习困难的孩子,他们的智商并不低,关键就在于我们过分地注重了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意志力、耐挫力以及乐观情绪等方面的培养。而孩子缺乏这些必要的心理素质,一旦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或遭到挫折,就会无所适从,甚至自暴自弃,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失败定势”。
第三,经常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对孩子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还要了解心理健康的科学性、重要性。通过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正确认识自我,使孩子形成对心理问题的正确认识,自我调适心理的某些定势。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了解孩子的内心深处,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和把握孩子心理障碍形成的背景和表现形式,帮助他们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正确指导孩子的行为,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影响孩子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心理上的失败定势则是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效地防止和消除孩子心理上的失败定势,是提高孩子素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