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3 16:24:00 浏览:685 来源:重庆家教网
交互式教学是一种以支架式教学思想为基础来训练孩子的阅读策略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校中可以采用交互式教学,家长亦可以在家中与孩子进行交互式探讨学习,这对提高孩子阅读能力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有两个特点:(1)着眼于培养孩子以特定的、具体的用以促进理解的策略;(2)这种教学以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对话为背景。
交互式辅导重视家长和孩子的相互支持和促进,对话在这种教学中具有关键作用,而这种对话应具有以下特征:(1)家长应帮助孩子就对课文的理解来展开讨论,而不是只做字句的重复;(2)灵活地利用孩子的理解,把它与新知识联系起来;(3)对话应有主题,有方向;(4)让孩子和家长都明白教学目标;(5)家长对孩子的发言所做的评价应该能引导孩子更积极地作出建构性的反应。在交互式教学的开始,家长是教学的主导,他要更多地、更具体地示范各种理解策略的使用,而随着教学的进行,家长便逐渐更多地引导孩子来使用这些策略(开始还很困难),随着孩子的水平的提高,家长逐渐提高要求,直到孩子能独立地运用这些策略,这体现了教学控制由家长向孩子的动态转移的过程。
那么,家长跟孩子该如何进行这种对话,完成这一动态转移呢?
阅读理解的策略可以分为两类:增进理解的策略和监控理解的策略,他们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四种理解策略上:总结、提问、阐释(澄清短文或字词的意思)以及预测(预测下文的内容)。在教学辅导之始,家长在更大程度上控制着教学活动。首先,家长要孩子默读一段课文,然后他要结合这段课文,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如何在理解课文时运用各种理解的策略,比如,如何抓住课文的主题做总结,如何围绕课文的中心意思提出问题等,家长一方面要把自己运用策略的过程演示、解释清楚,同时要考虑到孩子可能的接受水平。在家长示范之后,孩子就下一段课文来练习使用这些理解策略。家长可以跟孩子进行角色置换,安排孩子做“小老师”,自己做认真听课的乖学生,并在听课过程中适时地回应“小老师”的提问。在家长默读完一段课文后,这个“小老师”要象家长那样带着“学生”讨论和分析课文的内容,包括就课文内容提出合适的问题要“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澄清难词、难句的意思,以及预测下文内容等。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具体反馈,做进一步的示范,提供引导、提示和解释等,所有这些都是在孩子的讨论、对话中自然地进行的。孩子以各种形式参与到讨论中来,包括:(1)对“学生”的总结做详细的解释和评价;(2)就课文内容提出其它问题;(3)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所做的预测;(4)就自己不清楚的内容请教别人(家长),要求他们给予明确的解释;(5)帮助“学生”解除对课文的误解,等等。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更清楚地表述自己的回答、判断以及所提出的问题,并与孩子进行程度相当的讨论。这时,辅导过程成了一种对话,孩子问了一个问题,妈妈回答,爸爸再对这一回答做评价;爸爸总结一段文字的内容,孩子评价他的总结,而妈妈又来帮着修改总结;妈妈提出一个难以理解的词汇,孩子便来帮助他分析推测词的意思,并说明自己推测的理由。家长和孩子通过合作来共同形成对课文的理解,而不只是重复其中的字句。
研究表明,交互式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对上述理解策略的运用和迁移,从而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