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7 11:52:00 浏览:672 来源:重庆家教网
个体获取知识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阅读。但是,许多孩子很难从阅读中受益,甚至对阅读产生反感,从而造成学习的失败。
过去,我们家长总是批评孩子没有多读几遍课文,并且搬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千年古训来说服孩子。认为只要不断阅读,就能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提高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但是,克劳斯进行的一个实验中,设置了一个学习-测验-再学习-再测验的循环,要求孩子不断学习,直至觉得自己可以通过测验;测验后再进行学习,准备通过下一个测验。被试进行了5个学习-测验循环。但是结果却表明,反复学习并不能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孩子们也往往低估自己可以从课文中学到多少东西。认为简单的一篇课文对于能力的提升简直微乎其微。
以上两种表现,都体现为在阅读中缺乏明确和更高的目标。实质上,提高学习的目标对提高成绩很有帮助。在拉波特和纳什的一个实验中,将被试分成两组,并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一组被试阅读一套材料,并要求他们在测验中达到不低于90%的正确率;另一组被试阅读同样的材料,但是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做到最好”。在阅读前和阅读后,都要求被试估计一下自己可以达到的正确率。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有着较高目标的被试(即“在测验中达到不低于90%的正确率”)相信自己可以并且实际上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仅仅要求在测验中“做到最好”的被试成绩不很理想。而且即使学习时间是固定的,提高目标也能够提高成绩。
另外,阅读前后被试的活动也是影响其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鲁宾逊在《有效学习》一书中提出的SQ3R(survey,question,reading,recite,review)方法就是要求学习者在阅读之前先浏览要阅读的材料,并针对阅读材料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做有助于学习者了解阅读的要求,将已有的知识与材料联系起来;而且带着问题学习也能够提高兴趣。在阅读之后,还应该尝试着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复诵和复习学习材料。
雷德和安德森对于学习课文后总结的效果进行了一个有趣的研究。他们让一些被试学习课文,另一些被试花同样的时间学习课文的总结。结果发现,单纯学习总结和学习课文的效果一样好。这说明,写得好的总结至少可以达到长篇大论的课文一样的学习效果。当然,雷德和安德森并没有因此否定课文学习的必要性,因为学习课文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的内容。
由此可见,家长在辅导孩子进行阅读的时候,有必要在阅读之前设立明确的目标,并带着问题和疑惑去读,读后尝试着让孩子总结归纳延伸,这有利于孩子最大可能地吸收文章所传递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