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6 10:08:00 浏览:1427 来源:重庆家教网
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式。
化学教学活动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因素组成,教学手段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物质条件。这几个因素各有各的作用,它们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决定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但是在一个具体的班级,教师和学生是固定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教学大纲和教材决定)和教学物质条件(主要由学校经济条件决定)大体上也可以看做是固定的,只有教学方法是灵活易变的因素。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校的物质条件,选择或创造合适的教学方法,来保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如果教学方法不合适,就会事倍功半,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发挥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劳动的重要领域,是化学教学改革的活跃因素。
目前教学法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但由于分类的根据不同,常常是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学范畴混在一起,不便于对比研究它们的特点和使用条件。因此,有必要探溯它们的渊源,做出便于我们进行研究的分类。
我国和(前)苏联的教学论,常用分析法研究教学,把教学体系分解成课程教材、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几个因素,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在教学实际中综合应用。按照这种方法划分出来的化学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等。
西方国家的教学论,常用综合法研究教学。它们提出的许多教学方法,如发现法、程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设计教学法等,不仅仅是教学方法,而且常常涉及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甚至课程教材。实际上,这里提到的发现法,程序教学法等,各是一种教学体系。
用分析法或综合法研究教学各有优点。后者比较合乎教学实际。因为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难以把课程教材、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几个因素截然分清,而且综合研究又有利于处理好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关系。因此,目前我国化学教学方法改革中新创造的教学方法多属综合法,例如“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等就是。分析法的优点是化繁为简,化多因素为单因素,利于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的特点和规律。也便于初学者掌握。
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用分析法研究教学得出的化学教学方法叫做第一类化学教学方法;把用综合法研究教学得出的化学教学方法叫做第二类化学教学方法。本节重点研究第一类化学教学方法。
一、第一类化学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它能运用启发的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引起他们积极思考,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讲授法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种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也是当前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其它各种方法都要与它结合着使用。讲授法的缺点是教师占用的教学时间较多,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技能。如果教师不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未能做到所教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认知结构相同步,学生就会陷于被动状态,成为灌输的容器,导致机械地学习,死记硬背。没有经验的教师是很容易滑到这一步的。这就是讲授法常被人目之为“满堂灌”而经常受到批评的原因。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所以教师的语言水平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一些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不低,备课也努力,但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差,讲课学生不爱听,影响了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首先应该做到清晰、准确、简练。也就是说,它既要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也要符合语法规范,不做无谓的重复。其次应该生动,即教师讲课要讲求艺术性,善于应用形象比喻,语调有抑扬顿挫,适当运用体态语言--以姿势助说话,使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娓娓动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这里应该注意,教学是严肃的、艰苦的脑力劳动,不是娱乐,教学语言的生动应以不影响教学的科学性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为限,不能为了追求“生动”而插科打诨,卖弄噱头,把教学活动搞得庸俗化。因为那样既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也不利于他们思想品德的培养。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同,讲授法的运用可分为讲述法、讲解法和讲演法3种形式。
(1)讲述法 教师向学生叙述化学史实,描述物质的性质、反应的现象,介绍重要物质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等,就是使用这种方法。
(2)讲解法 教师向学生说明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阐述化学概念、化学原理时,要使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要对化学现象进行分析对比,推理、论证,从而使学生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掌握化学概念、原理。在一堂课中,讲述法与讲解法经常是结合着运用,而且常配合有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和对学生的提问。
以上两种方法各个年级均可使用,是讲授法教学的主要形式。
(3)讲演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年级。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加以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与讲述法、讲解法不同的地方是所涉及的课题比较深、广,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中间不用提问和演示,要求学生做比较详细的笔记。
2.谈话法和讨论法
谈话法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意见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这两种方法不是使学生从不知到知,而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的知识。因此,从学习的心理机制看,谈话法和讨论法都是属于探究性的。它们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谈话法适用于所有年级,但低年级用得比较多。它一般用于检查学生的知识,复习和巩固旧知识,也用于讲授新课。教师做演示实验时,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常用谈话法与之配合。
运用谈话法首先要求教师作充分准备,拟好谈话提纲。所提问题要有启发性。如果是通过一组问题来引导学生概括出某个科学的结论,则各问题之间应有严密的逻辑顺序。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发问。给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提问对象要普遍,并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即所提问题的难度应与答问学生的水平相当。
讨论法常用于高年级,因运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
运用讨论法首先要求教师提前布置讨论题,明确对讨论的要求,指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搜集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其次,要求教师组织好讨论,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相互切磋,并注意使讨论能围绕中心,紧扣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好总结,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供学生学习和研究。
3.演示法
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联系起来,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课上常须做演示实验,展示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放映幻灯、电影、电视录像等。教师做演示时必须与讲授相结合,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获得全面而清晰的表象,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维,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加深对化学现象本质的理解。演示法的具体运用和要求,参看《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一书①有关章节。
4.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学习化学必须做实验。因此,实验法是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学生课内做实验主要分随堂实验和整堂实验课两种形式。它们在教学上应如何运用,以及对实验内容选择的具体要求,参看《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一书有关章节。
5.练习法
练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在化学教学中,一些重要的化学用语、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操作等,均需要有计划地加强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练习分口头(口答)练习、书面(笔答、板演)练习和操作练习3种形式。
在口头练习中,教师所提问题应具有启发性,不要提那些死背定义或简单回答“是”与“不是”的问题。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要求他们清晰、准确地回答问题。
为了提高课堂书面练习(包括板演)的效率,最好采用是非题、选择题、填充题或计算题这样一些学生书写文字量小的问题。为了训练学生组织思想、论述问题和文字表达的能力,可以适当布置学生写小论文,让他们在课下作。
操作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和组装模型,目的是训练学生做化学实验和组装模型的操作技能,自然也是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像估液、取液、试管操持等基本操作学生容易出错,就可以结合欲巩固的化学知识,出题加以练习。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缺乏空间立体观念,对于分子的立体异构常常想象不出来,让学生亲自组装分子模型,会巩固和加深他们对分子结构的理解,也有利于他们发展对微观粒子结构的想象力。
6.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化学教材和参考书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教师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而预习和复习都必须阅读教材。如有余力,也应阅读参考书。
指导学生读书应注意以下3点。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认真读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为此,教师除正面讲清认真读书的重要性之外,还应注意平常讲课不可过细,并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使用教材和参考书(包括工具书),布置必须阅读教材或参考书才能解答的习题,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认真读教材的习惯,并因学习上的成功而对读书产生兴趣。
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预习时,要用浏览、泛读的方法。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就是说,要弥补旧知识的缺陷,发现新课的疑难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复习时,要精读教材。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勾划重点、利用书的“天头地脚”写批注,如何摘录要点、列提纲或写概要,如何结合阅读整理课堂笔记等。
第三,要帮助学生选取合适的参考书。选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为了巩固课外阅读的成果,不断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可以适当举办读书报告会、讨论会,交流读书心得,活跃学习气氛。
二、第二类化学教学方法①
1.发现法
发现法是教师提供适于学生进行再发现活动的教材,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尝试过程来发现知识,并培养提出问题和探索发现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经过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60~70年代在西方曾经广泛流行。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编制适于学生再发现活动的教材。编制教材时要注意以下3点:
(1)缩短过程 将科学家原发现的曲折的认识过程加以剪辑,使之变成捷径。
(2)降低难度 原发现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往往难度过大,必须降低到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的程度。
(3)精简歧途 原发现可能走过许多不同的道路,但教材应将它们精简成少量歧途,这样一则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二则可以训练学生的分辨能力。
发现法一般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教学:
(1)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2)创设特定的情境,即提出与解决问题有关的某些条件,以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
(3)学生自己作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4)学生运用阅读、实验、观察、讨论等手段进行探索、发现;
(5)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结论。
发现法有如下几个显著的优点:
(1)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学习的知识比较牢固,而且便于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
(4)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学习科学工作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发现法也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缺点:
(1)不经济。因为只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图书资料、仪器、药品和完善的实验设施,他们才能进行自由的探索发现活动,而且这种教学方法需要耗费远比传统的讲授法为多的教学时间。
(2)由于学生是对他们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因此,这种教学往往有相当的难度。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准备,而客观情况往往并不总是如此。
(3)虽然整个教学处于教师领导之下,但学生在探索发现过程中更多地是从事独立活动,此时教师就退居顾问地位,他们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4)这种教学方法重过程而不重结果(差生的探索发现可能自己得不出结果),容易造成学生学得的知识不系统。
正是由于发现法有这许多缺点,所以它没有能持续广泛地得到采用。
2.局部探求法和引导发现法
这两种教学方法本质上都属于发现法,但是它们是对发现法的改进。
局部探求法是将一个待发现的较复杂的问题划分成几个较简单的小问题,让学生分步去探索发现,或者让学生探索其中一两个小问题,其余由教师通过启发式谈话来解决。这样就降低了探索发现的难度,扩大了发现法的适用面。
引导发现法强调在学生发现活动中要加强教师的引导,减少发现活动的自发性,使学生尽可能少受挫折,从而降低发现的难度。应用这种方法,一个发现过程大体可分准备、初探、交流,总结、运用五个阶段。
准备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发现的物质和精神准备。
初探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活动,给予有困难的学生以必要帮助。
交流阶段,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初探的成果和心得体会。
总结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把发现中获得的知识加以系统化,并对学生的总结加以审查批改。
运用阶段,教师通过口头或书面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一定难度的作业,藉以巩固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进行发现的情境。
这种方法的长处是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一般来说,如学校的物质条件较好,教师水平较高,学生认知程度整齐,应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的主旨是克服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状况,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读”,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课堂上阅读教材。“议”,是指在阅读后让学生议论阅读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讲”,是指教师必要的讲授,它贯串课的始终。如布置阅读时提启发性问题,给学生的议论做总结,对于难度大、学生难以读、议的教材径直进行讲授等。“练”,是指在课堂上组织练习,组织学生做实验,借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显然,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将阅读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实验法综合在一起形成的,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精神,如果运用得好,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4.单元结构教学法
单元结构教学法是根据布鲁纳结构主义观点将化学教材重新加以组织,同时汲取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和传统的讲授法的优点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采用单元结构教学法时,教师备课要做好两项工作。首先,要以理论为主线,实验为基础,将知识按内在逻辑联系组成不同的“结构单元”。其次,按结构单元编写指导学生自学的“学习程序”。
单元结构教学法一般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教学。
(1)教师启迪 开始学习时,教师对本单元的内容和重要性等作一概括的介绍,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思路。
(2)学生自学 课堂上让学生按学习程序自学,其方式包括阅读教材、参考书,做实验,做预习题,钻研学习程序上提出的思考题。
(3)检查自学情况,组织讨论,进行重点讲授 为了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应让他们报告自学的成果,回答教师的提问,并组织他们对有不同意见或自学理解不深刻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然后教师对他们进行讲评、订正、示范、总结。同时根据需要,对于重点、难点教材还要进行讲授。讲完后再让学生做作业、做实验,以资巩固。
(4)做好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教师要布置一些带综合性的作业或布置写小论文,促使学生将已学到的知识分类对比、概括、总结,使知识系统化,从而形成较完善的认知结构。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做到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统一,可以让学生比较好地掌握双基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但是它在如何划分结构单元,如何做到单元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最佳地配合等方面,尚不够成熟,有待继续探索。
三、选择和运用化学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前面介绍了两大类化学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第一类化学教学方法是单纯的方法,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只有贯彻正确的教学原则,坚持实行启发式教学,适应课程教材的要求,协调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第二类化学教学方法,虽是根据对教学实行综合研究设计出来的,但也存在指导思想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措施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加之不同的课的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情况以及不同学校的环境设备均有差异,因此,教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1.要适合课题的教学目的任务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服务的。因此,必须适合课题教学目的任务的要求。如课题的教学目的是传授新知识,一般就要应用演示法给学生提供感性知识,然后用讲授法、谈话法等方法使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如果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则应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由于教学中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往往不是单一的,因此,使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应总是单一的,而应是几种方法最优的结合。
2.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教学目的由教学内容来体现,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学目的的要求,就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如元素化合物教材,一般应选用演示法、实验法、讲述法或讲解法;理论教材,应选用讲解法、谈话法或讨论法;对于化学用语,一般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等。
3.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
不同年级的学生,其知识储备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对于不同的教学方法的适应能力也不同。如讲解法、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等,在初中都可以顺利地使用,而讲演法、讨论法就宜于在高中使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考虑班集体的学风。例如,有的班特别活跃,学生爱提问,爱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利于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有的班表现“沉闷”,不爱提问题,讨论不爱发言,讨论法应暂时少用,而宜选用其它教学方法。当然教师也应采取措施,打破这种沉闷局面,使班集体逐步活跃起来。
4.要考虑学校的设备条件
某些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学校设备条件有关。例如,学校化学实验室设备完善,化学仪器药品供应充分,就可以多用实验法,也可以适当采用发现法。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就只好采用演示法,或其它教学方法。
5.要适合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风格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不同。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例如,擅长口头表达的教师,可以多用讲授法、谈话法;精通化学实验的教师,可以多用演示法、实验法;教学组织能力强的教师,可以多用讨论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等等。当然,擅长口头表达的教师,在发挥讲授特长的同时,应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动手做实验;精通实验的教师,在发挥组织学生做实验的特长的同时,也应保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因此,一个好的化学教师,在发挥特长、形成风格的同时,必须具备运用各种普通教学方法的基本能力。
6.要按规定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各种教学方法传授同样数量的知识所耗费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说来,讲授法、演示法耗用时间短,发现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耗用时间长。对于一个具体课题应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课题的教学目的和可以使用的时间综合考虑,不能片面地做决定。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于第一类化学教学方法,往往不能一种方法用到底,而是需要几种方法组合使用。例如,在一堂课上教师不能总是讲授,常须配合使用演示、学生实验、谈话或讨论等方法。课的教学质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方法的选择和组合是否得当。对于第二类化学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除了它对教材组织有特殊要求外,教学方法上也是指导读书、实验、讨论、讲授等第一类化学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它的教学质量既取决于教材组织,也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合是否得当。因此,中学教师总结出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优选”。也就是说,一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实行优选组合、灵活运用。所以教师优选组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可以看做是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