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重庆

读通课文,一个常被遗忘的话题

2010/10/9 14:54:00 浏览:945 来源:重庆家教网

前不久,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堂语文课《林冲棒打洪教头》,不论是那扣住一个“让”字的层层读悟,还是那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无不令人称赞叫绝。特别是于老师那朴实而细腻、扎实而深情的初读指导,更是让我受益非浅。
  片段一:
  板书后学生齐读课题(齐读2遍后发现学生读音有问题。)
  找学生读,点评:“洪教头”的“头”读轻声
  1.师:什么是“教头”?
  生:很多人的师傅。
  生:教别人武功的。
  师:噢,就是无数教练。
  2.师:通过预习,生字能读准吗?
  出示:昼劈恼睬羞踉跄
  指名读、齐读。
  师:“踉跄”的意思,打开书快速看,在哪句话中?
  指名学生读,理解:还没有站稳脚跟,差一点摔倒。
  3.师: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多音字,若读好了,就为读课文扫清了障碍。
  出示:两人差人押着林冲来到柴进庄上。
  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理解禁军(保护皇上的军队。宋朝的正规军)
  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
  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师:这里还有个字很容易欺骗你的眼睛。果然学生读成“拔草寻蛇”。]
  生:连起来读一读。
  师:把多音字读准,生字认得。读书不成问题。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书要像说话一样自然。最后一个音不要高上去。[这班孩子大概动漫片看多了,整班一港台腔,尾音上扬。全场又爆笑。]
  师:范读。
  生:各自练读。
  师:句号要停顿。(示范),语调要变化。
  师:再请原来读的同学读,是不是有变化。
  生:读。
  师:仍指第一名学生读第二段。
  师:谁读下面一小节。
  生:读第三段。
  师:“便去上首坐了。”理解“上首”:是尊贵的客人坐的。
  生:接着读。
  师:没有把林冲、洪教头、柴进三人的语气读出来。三人身份、地位、经历都不一样。[师范读,在场的每一位如在欣赏一出话剧,不禁掌声雷动]。
  生:读第四、五自然段。
  师:读得不错,但“来来来”读得不够。[师范读]
  生:读六自然段。
  师:权且作为彩头。
  生:就算当作奖品。
  师:谁来读最难也最精彩的第7节?[学生将“喝”字读成了第一声,师范读。]
  师:这一段应读得快一些,紧张一些。
  课伊始,于老师并不急于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而是从字词入手,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初读指导。在学生认识了课文中的字词之后,也许是老师考虑到学生初接触文言文,没有忙着让学生作表情朗读,而是按学情施教,有的放矢,让学生找出文中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以及一些难读懂的句子,及时在学生“读错、读倒、读多、读漏、读破”处引导点拨,在理解的基础上练读、熟读;最后把句子放回课文中,从标点、语调、停顿等处或范读,或导读。此举看似平淡,实则用心良苦!
  进入新课改以来,语文课上出现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美美的人文情怀,浓浓的自主探究,靓靓的多元感悟,深深的资源开掘……“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已成为当今课堂的主旋律,学生读的时间不少,形式也多样,但总感觉读书的味儿不浓。走进课堂去听学生读书,发现添字、掉字,读倒、读破句等现象依然很多。暂且不说那些正在学习的课文有些孩子读不好,就是拿来已经学过的课文让有的学生去读,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其原因何在?我一直在反思而不得其要领,今天亲耳聆听了于老师的这段初读指导,才豁然开朗。要想达到美丽的理想的阅读教学的境界,读通课文才是最根本的“底线”啊!没有这里的“读通课文”作底线,哪来后文趣味盎然的“让”?没有这里的“读通课文”作铺垫,哪来学生顺滑自然的“思”?
  近年来,我听过不少的观摩课、公开课,很少看到教师帮助学生把课文读通的指导;也颇为鲜见有让学生反复诵读,把课文读通的时间安排;甚至于自己的日常教学中,也总是将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前预习,即使是课内对学生能否读通课文的检查,也只是让几个学生读一读或让学生齐读一遍课文,之后,便忙不迭地进入稍有变相的逐段分析提问,似乎语文课就是能回答出几个问题,或知晓一点人文内涵,便是学好了课文。可是我们都忘了“学语习文”的根本--读通课文!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这样写道:“笔者也作过一个调查,一篇课文用两个教时学完了,但学生能流畅地读完课文的只占约31%,能基本读正确的约占35%,竟有约34%的学生还结结巴巴地读不通课文。”这样的数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试想,如此连一篇课文都无法读通,何以谈阅读理解、感悟鉴赏?
如此看来,“读通课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特殊地位。学生只有读通了课文,才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而进一步理解、探究、赏析乃至培养语感,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才有根本保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不可忽视语文课堂上指导学生“读通课文”,读通、读透教材才是让学生走进阅读文本的根本保证。让我们像特级教师于永正那样,怀着一颗平实质朴的心,简简单单、实实在在地上好我们的语文课。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5  重庆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12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